您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联系我们 > 项目动态

笔墨当随时代精神

来源:海南日报     发布时间:2018-05-02

1524880170327893.jpg

海南日报4月23日 文化版


    文\海南日报记者 徐晗溪  

    4月21日,“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暨恩祥艺术馆开馆十周年书画联展”在海口市恩祥艺术馆开幕,集中展出崔如琢、徐里、吴东民、申万胜、周文彰、王应际、李福顺等书画家的140幅书画作品,吸引了不少市民的关注。  

    这些书画作品题材广泛,风格各异,有的苍劲有力,有的方正有序,从多角度、多视角描绘和讴歌了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,弘扬了海南的改革、探索和奋斗精神,唤起大家对伟大祖国、大美海南的无限自豪和热爱。  

    让艺术精品走进大众  

    周末的海口恩祥艺术馆热闹非凡,来自全省各地的艺术爱好者们摩肩接踵,只为一睹风采。6岁的赵海曦小朋友住在恩祥艺术馆附近的小区,听说这里有书画展,一大早就让爷爷领他来看展,从一楼一路看到二楼,有中国画作品,也有书法作品;有长卷,也有指头画;有行书斗方,也有草书条幅,种类丰富,让小海曦应接不暇,流连忘返。  

    “文艺作品要面向群众、扎根生活。接地气的作品耐看,就是因为他们始终‘把人民的冷暖、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,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’。”中国书协顾问申万胜认为,笔墨当随时代精神,弘扬时代精神主旋律的艺术作品应该把思想性、艺术性和观赏性统一起来。  

    从展出的行草中堂,到行书条幅,再到行草斗方,申万胜的书法风格拙雅沉雄、浑厚高古。这源于他在习书之余尤重书外功之锤炼,走“艺术之贵在融通和互为体现”之路,于诗词、文学、美术均有建树,借笔墨写精神,借笔墨抒胸怀,始终从生活中汲取艺术灵感,进行紧扣历史与时代的艺术创作。  

    文化自信的艺术表率  

    恩祥艺术馆一楼右侧屋子里展出的是崔如琢的作品,数丈巨幅,随意挥洒,册页小品亦精奇生动,小中见大,气势磅礴。无论是桃花烂漫的中国画《三月湖水清》,还是致敬东坡的《不是东坡赤壁游》,再或者是寒雪纷飞的《半夜一窗晓》,单从名字就能看出崔如琢作品中的中国古典诗意之美。  

    现年74岁的崔如琢作画取材甚广,包括山水、花鸟、虫,也间有人物,风格或简朴古拙,深厚浑穆;或清新雅致,充满趣味;或淋漓酣畅,妙意横生。其山水画用笔浑厚,画面不追求色彩的复杂变化,单纯中予丰富的美感,他善用浓墨、破墨,苍茫厚道,枯湿浓淡均为笔力。  

    黄宾虹因开创了积墨山水而成为一代大师,李可染发展了积墨山水,而崔如琢在前师基础上进一步将积墨进行发展与创新,是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和写意艺术的坚定捍卫者。他认为,中国梦的灵魂是中国文化,文化自信的本质是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自信。  

    大美海南焕新篇  

    中国书画作品有一个标准:“外师造化,中得心源。”中国书画作品,实际上是书画家个人多年修养的体现,所以会有“言已尽而意无穷”的气象之美。在国家行政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周文彰看来,中国书法艺术既体现形象思维,也包含抽象思维,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完美统一。所以中国书画同源。  

   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,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。周文彰体会到,这个哲学观点折射到书法艺术领域,便是笔墨当随时代,用艺术作品记录和反映时代变迁、描绘讴歌时代的风物人情、适合时代审美需求,是书画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。  

    “无论时代的特点有怎样的变化,美术家深入生活来观察、感受、思考和表现当下生活的特点,发掘时代生活所孕育的审美情趣,用美术作品展现人们寻梦的理想和追梦的奋斗,这是不变的。”海南省文联副主席、海南政协书画艺术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李福顺本次展出的作品《前程似锦》《天涯海角迎客家》《波浪扬帆新起航》《美丽乡村》等便是这一观点的最佳阐释。

关注我们

新浪微博

欢迎访问 恩祥新城官方微博

微信

欢迎访问 恩祥新城官方微信

恩祥新城·北大华府

联系电话:

0898-3666 9999(8:30-18:00)